流感「中招」特敏福非萬試萬靈 兒科醫生︰不是每次都湊效
發布時間: 2019/01/09 15:47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5
每年到達秋冬季節,各種的傳染疾病都會肆虐。在近十年間,流行性感冒是這段時期的「明星」,在報章上不停成為「主角」。政府方面,會集中在預防的功夫上,例如流感疫苗注射和衛生工作。對於不少市民來說,卻只會在生病時才急著處理。大家耳熟能詳的藥物當然是「特敏福」。不少人認為流感不可怕,只要有特敏福便可以。真的是這樣嗎?
當然不是的。雖然特敏福的效果很好,副作用也不多,而抗藥性也很少,但的確不是每次都湊效。為何呢?常見的原因有幾個:
(一)根本不是流感感染
大部分的流感個案都是靠快速測試。有時候,測試總有機會出現誤差和假陽性的情況。所以,有時候根據一次的快速測試,有機會被假陽性結果誤導。故此,特敏福就沒有特別的效果。醫生仍會在臨床上認為不符合化驗結果時,再安排鼻腔黏液作化驗。
(二)太遲才用藥
理論上,特敏福在病發48小時內開始的效果最為理想。但是,由於各種的原因,就算有陽性的結果,也未必在這時段開始用藥。所以,有機會影響藥物的效果。一般認為特敏福不會完全沒有效果,但是好轉未必十分明顯。
(三)同時感染繼發性的感染
當一個人生病時,免疫系統的力量會有所下降。同時,其他環境的病菌有機會乘虛而入,尤其是細菌。故此,在雙重感染下,身體需要作出更大的反應去對抗病情,同時單一種抗流感藥物似乎不夠效果。所以,有機會要加上抗生素去控制細菌的感染才可以。
(四)未及有效並非無效
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一樣,是需要配合自身的抵抗力去發揮效力。所以,並非服食一、兩次便有效。父母在等待效果的過程中,有點徬徨和焦急是正常的。一般在服藥後24至48小時會有較明顯的進展。
(五)病情來得太凶
這就是我們最擔心的情況。流行性感冒的惡化情況可以在幾小時發生,例如流行性感冒併發腦炎可以是第一個病狀,出現昏迷、嘔吐和全身性抽搐等情況。由於病毒已進入腦部的神經系統,所以特敏福的效果幾乎是零。而且病人的死亡率非常之高。
當大家聽完後,就完全明白特敏福並非萬能,所以我們並不可以單靠這種藥物去治療。更理想的做法是用「治未病」的原則,即是在預防上下功夫,臨急抱佛腳未必次次湊效。
文章獲張傑醫生授權轉載
撰文 : 張傑 兒科專科醫生